2010年08月07日 电动车 上路管理问题探讨 随着 电动 自行车的大批量生产及日益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同时根据 电动 自行车自身特点,《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其定位为非机动车,从而为 电动 自行车上路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查,交警部门发现在 电动 自行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商家故意混淆 电动车 和 电动 自行车的概念。部分商家在销售时,故意混淆 电动车 和 电动 自行车的概念和区别,将不符合《 电动 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 电动车 说成是 电动 自行车,蒙骗群众购买,导致大量的 电动车 违规上路。交警查处违规上路的超标 电动车 时,其驾驶人还坚持认为自己开的是 电动 自行车,因为购买时得到了商家的"认定",由此还经常产生一些警民纠纷。 交通违法及其引发的交通事故严重。由于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 电动 自行车驾驶人必须取得驾驶资格,驾驶人不必经过培训、考核就可以骑行 电动 自行车,这样也就导致了 电动 自行车驾驶人尤其是 电动车 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驾驶技能好、交通安全意识强的,规规矩矩骑车;交通安全意识差的,肆意载人、在道路上左穿右插、冲红灯、超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道理交通秩序;同时,加上 电动 自行车自身的特点,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时,其时速比普通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快而容易与其它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在机动车道行驶时,因其时速比摩托车、小汽车慢而容易与其他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 维修知识http://www.xlgzj.com 肇事后驾驶人多选择弃车逃逸。由于 电动 自行车和 电动车 没有相应的车辆号牌,难以查找车主资料,因此,车辆驾驶人在交通肇事后,大都会选择弃车逃逸,此时,如果现场没有人认识肇事司机,交警部门往往很难查到当事人,从而加大了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难度。另外,因为行驶时几乎没有声音,在接近目标时不易被发现,最高时速又与一般的摩托车无异, 规范 电动 自行车交通管理的对策 1、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当前,大量 电动车 混入 电动 自行车行列进行销售、上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源头管理的不协调。据行业人士估计,在我国目前超1000万辆 电动 自行车的年产量中,实际上有一半是违规超标产品,尤其是最高设计时速大大超过规定的限速。要解决这一问题,公安交警部门应主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对 电动 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堵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电动车 进入市场,对无证经营或生产、销售非国家公告目录车型以及不符合安全运行技术条件车型的厂家、商家坚决予以取缔和整顿,将 电动 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纳入正规渠道管理。 2、尽快落实 电动 自行车"户籍化"管理措施。《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明确规定, 电动 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驾驶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必须悬挂非机动车号牌,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电动 自行车等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时,还应当随车携带行驶证。目前, 电动 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仍然没有落实,结果导致 电动 自行车、 电动车 鱼龙混杂,增加了路面执勤民警的查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要做到有序管理 电动 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刻不容缓。另外,在落实 电动 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时,可以定期分批组织车主参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学习、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发放车辆号牌。 维修工具http://www.xlgzj.com 3、让 电动 自行车"有路可走"。在机动车日益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市区机动车通行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排堵保畅因此成为各地交警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任务。但目前各种交通措施以及政策导向都是以机动车顺畅通行为基本出发点,压缩非机动车行驶空间,扩增机动车道。 4、加大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整治力度。使用人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随意违法行驶,不遵守交通信号灯,不按规定的线路行驶,加上交通管理部门难于监管, 电动 自行车和机动车交通违法目前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又一大隐患。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处罚又是交警部门一直以来的工作难点。据路面执勤民警反映,在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时,当事人常常会以各种理由拒绝缴纳罚款,部分人甚至还对专门纠正非机动车违法的交通协管员恶言相向。目前,对 电动 自行车和 电动车 交通违法的,当事人如果不接受处罚或无法提供车辆来源证明的,交警部门将暂扣车辆。这一处罚方式一定程度上震慑了 电动 自行车和违规上路的 电动车 驾驶人,大大减少了 电动 自行车交通违法和 电动车 违规上路行驶。 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问题。交通出行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在规范 电动 自行车交通秩序的同时,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立足于我市交通的长远发展规划,加大对公共交通事业的投入,全面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在公共财政、道路使用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大力扶持公交事业发展,增加公交线路、班次,延长公交营运时间,扩大公交覆盖面,用优质的服务吸引广大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减少摩托车和 电动 自行车上路的数量和几率。 内容来自修理工之家www.xlgzj.com 总之, 电动 自行车的管理问题牵涉到多个职能部门,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对购买 电动 自行车的群众来说,一是不要轻信一些不良商家的蛊惑,购买超标的 电动车 上路,二是在充分享受 电动 自行车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到随意交通违法的危害性,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