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欣赏 摩友园地 摩托车发动机文章资讯
返回首页

激荡60年——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历史简编

时间:2010-09-08 20:42来源:unknown 作者:xiayu419 点击:
2010年09月03日
1885年世界第一辆 摩托车 问世,带着100多年的发展与进步,它的轮迹遍及全球,为世人所喜爱。中国 摩托车 产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70年代,崛起于80年代,发达于90年代,强盛于21世纪。
2010年09月03日
1885年世界第一辆 摩托车 问世,带着100多年的发展与进步,它的轮迹遍及全球,为世人所喜爱。中国 摩托车 产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70年代,崛起于80年代,发达于90年代,强盛于21世纪。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一路走来,中国 摩托车 制造业已跻身世界大国前列。
一、起步(1950~1978)
中国 摩托车 生产的历史是由充满战争野性和传奇色彩的军用 摩托车 的诞生开篇的。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共和国,在仿制生产军用重型 摩托车 的同时,开始了主要用于特种服务的各式 摩托车 的仿制与开发。
应运而生的军用 摩托车
机动灵活的 摩托车 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成为战争中各军事大国的标准配备。首开先河的井风山 摩托车 ,便是应军事后勤(朝鲜战争)之需试制的。1950年接受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于1951年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 摩托车 ,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定名为“井冈山”牌的双缸四冲程500mL 摩托车 ,尔后投入批量生产,并在朝鲜战场上屡建战功。
1957年,由湘江机器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制造发动机、洪都机械厂(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生产整车━━参照原苏联乌拉尔M-72型 摩托车 研制的我国第一辆750型军用重型边三轮 摩托车 成功面世。1958年这款带有德国宝马血统(M-72系仿宝马R71制造)的战车,被定名为“长江750”,并陆续装备部队,1964年起成为部队常规装备车辆。
摩托车配件http://www.xlgzj.com

1969年,为适应国防建设及备战需要,上海 摩托车 制造厂接受了开发大功率、高速度 摩托车 的生产任务,并于1970年试制出东海750型军用三轮 摩托车 。
自发仿制的地方 摩托车
50年代~60年代,上海利通机动三轮车制造厂试制出一批配置单缸四冲程风冷发动机的机动三轮车;上海综合联社摩配行,以英国欧莱550mL四冲程 摩托车 为蓝本,试制了3辆闪电 摩托车 样车;上海市石油公司在商业办工业的号召下,以英国大炮牌GI型350mL 摩托车 为样板,完成了海燕 摩托车 样车的制造;上海自行车厂仿制出永久101型~105型机动脚踏两用 摩托车 ;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仿制出卫星牌机动脚踏两用车和轻骑15型机动脚踏车。
竞相展露的250 摩托车
自50年代捷克佳娃250型 摩托车 进入中国市场后,不少企业便以其为样板开始仿制250 摩托 ;北京 摩托车 制造厂相继试制、自制并批量生产了长城585型两轮、三轮 摩托车 及东风250正三轮 摩托车 ;上海摩托车厂制造了幸福250两轮 摩托车 且批量投入市场;洪都机械厂试制出长江250型两轮 摩托车 ;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生产了跃进牌三轮 摩托车 。
70年代初,邮政部门提出“邮政投递摩托化”,自行建厂仿制生产了多种型号的250型两轮 摩托车 ,如邮电部偃师摩托车厂的黄河250、南昌鸿雁摩托车厂的雄狮250、浙江邮政车辆厂的西湖250、山西邮政机械摩托车厂的金菱250等。

www.xlgzj.com


小结: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中国 摩托车 产业的发轫、成长期。在近30年的徘徊中,先后有20多家企业,生产以750、250、50排量为主的 摩托车 ,为部队、机关、邮政、警务等提供装备和服务,年产量达1.5万辆,初步构成了我国 摩托车 产业形成期的规模。
二、崛起(1979~1991)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给予了 摩托车 企业发展的空间、创造的需要和突破的动力。在早期仿制、开发的基础上,以军工企业和地方国企为主的 摩托 劲旅,打开了中国现代 摩托车 产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军转民”开现代摩业先河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军工企业“军转民”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嘉陵、建设、金城等兵器、航空、军直系统企业,坚持“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开发 摩托车 产品,成为中国现代 摩托车 产业形成、发展的开路先锋。
1979年嘉陵机器厂制造出第一输嘉陵CJ50 摩托车 ,1980年该车生产2500辆,“嘉陵”成了国内 摩托车 的代名词;1980年建设机床厂第一代重庆牌JT50型机动脚踏两用 摩托车 诞生,在“军民结合、枪车并举”的大道上迈出决定性的一步;1979年南京金城机械厂开发出首辆金城CJ70型 摩托车 ,并在两年内完成测绘、试制、小批量投产工作并通过国家鉴定。 内容来自修理工之家www.xlgzj.com
此外,望江机器厂、渭阳柴油机厂、洛阳北方摩托车厂、平山机械厂、原野车辆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南京玉河机器厂等军工企业亦在转产 摩托车 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1986年国家确定的19家定点生产厂家中,军工企业就有13家,其 摩托车 产销量占了全国总量的70%以上。
改革助力 摩托 产业崛起
20世纪80年代,乘 摩托车 业发展之大势,长江750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光彩;其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到山东750、泰山750、柳州750、湘江750等10多家;其品种发展为长洪、长动、湘江、赣江、冠军、金冠、战友等诸多品牌;其车型拓展为各式军用车、警用车、赛车、工程车、消防车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直到2005年,古老的长江750生产厂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而停止生产,留下了人们对这一经典车型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80年代到90年代初,望江机器厂成功试制出民用三轮 摩托车 并自主开发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太子 摩托车 ━━望江WJ250;浙江温岭 摩托车 总厂第一辆西湖牌250-B 摩托车 成功下线;上海易初 摩托车 公司试制出幸福125型 摩托车 并量产上市;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自主研制了南方NF125 摩托 ;南京玉河机器厂开发了玉河牌50Q-Ⅱ型 摩托车 ……
内容来自修理工之家www.xlgzj.com

开放带来技术引进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企业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有力促进了我国现代 摩托车 产业的发展。嘉陵率先引进日本本田50、70车技术设备,其70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畅销车型;建设引进日本雅马哈V80型技术成功研制了CY80 摩托车 ,成为畅销20多年而不衰的“80王”;金城引进日本铃木AX100后,对其进行了国产化和创新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X100系列产品;济南轻骑全面引进铃木K系列技术设备,推出了中国第一辆踏板式 摩托车 ━━TB50木兰,并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踏板车市场;广州五羊自行车公司引进本田GL125技术打造的“五羊款” 摩托车 久盛不衰,保有量几占摩市半壁江山。此外,长春长铃集团引进铃木技术开发的AX100 摩托车 、天津迅达 摩托车 公司引进德国迅达普公司整套技术设备及商标,制造的迅达牌 摩托车 等亦成果显著。小结:1978年~1991年,是中国现代 摩托车 产业的崛起、发展期。 摩托车 产量由1978年的2.19万辆升至1991年的131.73万辆,车型、排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后旺盛的市场需求,结合军转民大趋势下国有企业雄厚的资金技术资源,构筑起中国现代 摩托车 产业的基础平台。
三、壮大(1992~2002)
摩托车配件http://www.xlgzj.com

20世纪90年代,中国 摩托车 行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春风又至摩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摩托车 产销量快速赶超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跃居世界首位。
民企迅猛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先行者的快速发展吸纳进 摩托车 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应势而生,顺势而盛,借助开放的行业平台集体崛起。力帆、宗申、隆鑫,大长江等摩企便是这一新生力量的典型代表。
1992年~1993年,从发动机起家的重庆三大民营摩企━━力帆、宗申、隆鑫以不凡的业绩成就了行业领先地位;1994年力帆在全国率先开发出四冲程100型发动机,2001年力帆 摩托 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 摩托车 有来无往的历史;1992年宗申发动机下线,2000年宗申ZS750ml大排量 摩托车 问世,填补了国内大排量 摩托车 的空白;1993年隆鑫成立了中美合资汽油机公司,2001年隆鑫 摩托 成为第28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专用 摩托车 。大长江更是异军突起,成为行业佼佼者,其一代名车“钻豹”于1997年横空出世。
行业初具规模
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再创辉煌:1995年嘉陵、建设产量突破百万,嘉陵被誉为“中国 摩托车 之王”,建设隐居行业第二宝座,轻骑紧随其后,成为行业三大巨头。1995年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价格战加剧企业竞争,受体制束缚的国有企业,虽居行业主导地位,但比重逐步缩小。民营摩企则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在竞争中由小变大,行业进入群雄争霸时期。 修理工之家http://www.xlgzj.com
1993年我国 摩托车 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摩托车 生产大国,“八五”期间年产量平均增速近50%。1996年起,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发展过猛等影响, 摩托车 产销增幅收窄,1997年后出现负增长,行业由单纯注重扩大产量、份额,向加快新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过渡。2000年起 摩托车 产销再创新高,至2002年达到1300万辆,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摩托车 企业集团。同时, 摩托车 配套企业亦发展壮大起来,并产生了一批零部件巨人━━万丰铝轮、湖北航特、湛江德利、浙江重任、川东减震、江苏明星等等,一个体系完整的 摩托车 行业逐渐形成。
走和国际市场
自1987年国产 摩托车 开始小批量出口后,90年代一批企业相继获得出口自主权,但因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未有大增长。1997年后,受价格战、城市“禁、限摩”影响,国内市场疲软,企业积极开辟海外市场, 摩托车 出口明显加快。嘉陵、建设、轻骑、金城、力帆、隆鑫、宗申等品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到20世纪末,我国 摩托车 已销往1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为南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
同时,海外强势企业亦纷纷进入并抢占中国市场,出现了合资合作高潮,除日系三大家继续追加技术、资金投入,如嘉陵、五羊、天津、新大洲与本田,建设、南方、林海与雅马哈,望江、金城、轻骑与铃木等合资合作外,泰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美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介入进来,相继组建了北方易初、钱江金狮、湖南光阳、比亚乔•佛山等合资公司。到1997年,国内已有20家 摩托车 合资企业,合资品牌强大的竞争力,确立了“品牌竞争”的理念,并加速了中国 摩托车 市场的国际化。 www.xlgzj.com
小结:1992年~2002年,是中国 摩托车 产业的壮大、繁荣期。此间, 摩托车 行业从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到市场行为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大 摩托 板块初步形成,产品品种型号更加丰富。其发展与调整,为中国 摩托车 产业走向集团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四、跨越(2003~2009)
新世纪曙光初照的中国 摩托车 业,经过行业结构调整,开始实现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由制造向创造的历史转变。高端产品悄然兴起,配套体系日臻完善,产业链初步形成,行业逐步向分散走向集中。
品牌集中度提高
2002年后行业再度进入高速发展期,国有、民营、合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2003年起,大长江集团 摩托车 产销量、综合经济效益、上交国家税金连续7年居行业第一,豪爵品牌价格连续5年行业第一,2007年其一家利税就超过整个重庆 摩托车 业,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的口号下,行业整合顺势启动。2004年建设成功收购南方雅马哈,组建了株洲建设雅马哈公司,并成立了上海雅马哈建设 摩托车 销售公司;2006年兵装集团重组济南轻骑,将拥有日欧两系━━轻骑铃木和轻骑标致的轻骑集团归于旗下;2009年兵装集团在重庆成立 摩托车 事业部,整合旗下嘉陵、建设、轻骑 摩托车 资源,拟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 摩托车 集团公司。产业巨头的诞生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加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强势企业鼎立的趋势。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开始成为新的竞争方式,同时也将 摩托车 企业推向了多元化经营的时代潮流。 摩托车配件http://www.xlgzj.com
产品差异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世界 摩托车 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大排量、高科技、节能型、环保型 摩托车 的发展;方兴未艾的 摩托车 赛车运动亦提升了现代赛车乃至 摩托车 整体技术水平。行业竞争开始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质、品牌、渠道、服务等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层出不穷: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嘉陵JH600系列车型、力帆LF400太子车、隆鑫LX700ATV、豪爵HJ125电喷天鹰、轻骑QM250GY-B电喷战獒、建设JS150-3(R6)电喷 摩托 ,及多功能装备的宗申皮卡ZS200-60、贝纳利技术打造的新生代 摩托 钱江ZUE750等不胜枚举。而宗申与意大利比亚乔、隆鑫与德国宝马、银翔与韩国晓星、洛北与瑞典海兰德、济南轻骑与法国标致等的合资合作,也为 摩托车 带来新的设计元素与时尚风格。
与此同时, 摩托车 “动力革命”风起云涌,钱江的耐磨、电喷技术,力帆的水冷技术,隆鑫的镁合金、冷门发动机,轻骑铃木的动力升级牌,济南轻骑的GS风暴,宗申的纳米金陶技术,金城的AVIC发动机,天马的天威发动机,嘉陵的133动力平台,建设的YB平衡动力等等,强势企业不断打出专利牌,以期在差异化与核心竞争力上甩开竞争对手。
市场国际化趋势
摩托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境外生产掌控、市场运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中国 摩托车 产业快速国际化。嘉陵、力帆、建设、金城、宗申等一线企业及一批外向型中小摩企,纷纷利用技术、资金优势到国外投资办厂、建生产线、设办事处等。2005年钱江集团成功收购意大利百年摩企贝纳利公司,开创了中国摩业跨国收购的先例,填补了中国企业在大排量高档 摩托车 、街车、越野车、跑车等车种上的空白。2009年宗申集团巴西合资公司正式收购巴西卡辛斯基摩托车厂全部股份,并将在位于巴西西北的马瑙斯免税工业区投资设厂。行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一批脱颖而出的零部件企业也进入了世界汽摩巨头的配套体系,万丰、蒂伯格茨、秋田、渝安等均成为各自领域的世界级企业。2005年起, 摩托车 出口跃上新台阶。 维修配件http://www.xlgzj.com
小结:2002年~2009年,是中国 摩托车 产业的调整、成熟期。到2008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世界第一 摩托车 产销大国,出口连续8年列世界首位, 摩托车 产能超过3000万辆。以品质、品牌为主要竞争特点的中国 摩托车 开始向着由世界大国到世界强国的跨越。时光用清晰的线条勾勒着中国 摩托车 历史的轮廓,滚滚车轮亦真亦幻,令人目不暇接。60载风云激荡,多少犹新的记忆、难忘的定格、光荣的纪念、追求的梦想!历史已经见证一个世界 摩托车 大国的崛起,历史必将续写一个世界 摩托车 强国的辉煌!(源自《 摩托车 信息》李小玲)(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