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欣赏 摩友园地 摩托车发动机文章资讯
返回首页

砖家关于摩托车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10-10-11 13:09来源:unknown 作者:九之日 点击:
摩托车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关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作者:邹志云陈先龙宋程时间:2010-09-09浏览次数:563次
摘要:摩托车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摩托车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
摩托车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关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作者:邹志云陈先龙宋程时间:2010-09-09浏览次数:563次
摘要:摩托车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摩托车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在分析了摩托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后,探讨了摩托车交通的发展对城市交通和治安安全、城市大气和噪音污染、其它交通出行的影响,结合广州市摩托车发展经验,提出了摩托车发展政策的相关建议,探求合适的摩托车交通发展战略,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关键词:摩托车,城市环境,城市交通,政策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居民出行方式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本文拟从摩托车交通的发展规律和对城市安全、环境和交通问题的影响研究出发,寻求适宜的未来摩托车交通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摩托车交通的应有作用,保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摩托车发展趋势及广州概况
1.国内趋势
摩托车是城市交通工具发展中的过渡产物,一般来说,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土地使用布局、交通政策又比较适合摩托车发展时,摩托车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可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一个城市摩托车保有量的因素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形态、机动车发展政策等都会对摩托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对于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经济水平仍是摩托车保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表1为我国近十年来摩托车保有量发展的基本情况。 维修知识http://www.xlgzj.com
从表1可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摩托车保有量增长势头迅猛,特别是2006年以前,摩托车保有量增长率维持在12%以上,但近几年,随着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基数的增大和部分城市对摩托车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摩托车保有量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2.广州概况
广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摩托车交通经历了大力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三个阶段,是我国大城市禁摩政策实施的典范城市之一,其发展经验为我国其它城市的摩托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指导借鉴。
广州市历年摩托车保有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见表2和图1。
广州市摩托车保有量最先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增加,但随着限摩、禁摩措施的实施,摩托车的保有量不再随经济的增长而增加。2007年1月1日,广州市市区全天禁止摩托车通行,广州"摩托车时代"由此终结。
图2为广州市和全国摩托车保有量增长率对比图。对比图明显反映出广州市摩托车政策对摩托车保有量的影响。限摩、禁摩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广州市摩托车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开始出现负增长,这体现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对摩托车发展的影响。
二摩托车发展与城市问题
虽然摩托车在特定的阶段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广州市摩托车发展经验表明,摩托车对城市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也引起了城市环境的恶化,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障碍。 维修工具http://www.xlgzj.com
1.摩托车与城市安全
众所周知,相对于其它机动车辆,摩托车本身机械构造简单,稳定性、制动性欠缺,安全性能相对薄弱,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一般而言,摩托车在与汽车等发生冲撞时,由于不具备保护措施,容易造成很大的人身伤害。有资料表明,两轮摩托车事故伤亡率约为其它车辆的4倍,骑乘摩托车者每公里的致命危险率约为小汽车驾驶员的20倍,在与汽车相撞事故中,骑乘摩托车者伤亡率高达97%。可见摩托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远不如四轮机动车,且对突发事件防范能力差,是公认的"马路杀手"。
2004年,广州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30起,死亡1813人、受伤11667人。2007年为广州市禁摩后的第1年,当年广州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711起,死亡1435人,受伤8108人。2004年和2007年广州市摩托车发生事故情况及其所占当年比例见图3。与2004年相比,禁摩后,广州市总的交通事故数明显下降,由摩托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下降为2004年的一半,各指标所占全年的比例也有大幅下降。禁摩后,大大改善了广州市的交通安全。
另外,摩托车的机动灵活性被不法分子所"青睐"。近年来,各城市利用摩托车作为作案工具的街头抢劫、抢夺案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2007年广州市禁摩后,城市社会治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两抢"案件下降,当年1至9月份全市与摩托车相关的案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9.5%,效果非常明显;东莞市从2006年9月1日起全天禁止异地摩托车进入该市行政区域的道路行驶,从"禁摩"开始至年底,"两抢"案件下降约51%。可见,摩托车对城市两抢案件具有重大影响,同时,摩托车也容易引起被盗事件,进而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摩托车配件http://www.xlgzj.com


2.摩托车与城市环境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也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表明,摩托车交通对城市环境影响巨大,其主要排放物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和NOx(氮氧化物)严重影响市民健康,摩托车产生的噪音也极大地干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据了解,一辆二冲程的摩托车排放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一般轿车排放量的30倍,而性能较好的四冲程摩托车,其单位排气量也达到桑塔纳轿车的2倍。摩托车发动机产生的噪声达80-100分贝,比小汽车50公里时速所产生的71.5-76.5分贝高出25.9%-30.7%。2007年广州市禁摩后,空气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含量比2006年分别降低了3%和5.8%,交通干线噪声比2006年下降了0.2dB,小区内交通噪音更是大大降低。这进一步说明了摩托车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3.摩托车与城市交通
据对部分摩托车发达城市的出行调查数据显示,摩托车方式出行比重在20%以上,在部分大城市和大部分的中小城市,比重甚至高达30%-40%。但摩托车却不利于城市交通的有序高效运行。
摩托车不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根据交通工程学中各车种交通当量换算关系,一辆摩托车、一辆小汽车、1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占用的道路面积比例为0.33:1:2,而三者可载人数分别为2人、5人、80人。由此可见,对整个城市交通而言,摩托车是较为低效的交通工具。 修理工之家http://www.xlgzj.com
摩托车不利于规范城市交通秩序。摩托车的交通行为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占道行驶、逆向行驶、闯灯越线、不按期年检以及驾驶、乘坐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违规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乱源。
另外,摩托车交通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于摩托车自身车速性能及其行驶的随意性,在行驶过程中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均产生较大干扰,影响了机动车的车速,从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广州市2007年采取禁摩措施后,在小汽车保有量增加23%的基础上,城区内主干道晚高峰车速较2006年增长11%,道路车速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
三未来摩托车发展的适宜政策
1.广州市摩托车发展经验借鉴--禁摩自1998年始,广州市开始广泛地听取民意,缜密地论证,开启了长达10年的渐进式禁摩之路。广州市先通过停止核发市区摩托车牌照实行限摩政策,然后在此基础上分三阶段实施禁摩政策,即部分干道限时禁行、部分干道全面禁行和市区全面禁行,从而成功实行了由限摩到禁摩政策的转变,平衡了各方利益,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禁摩的平稳过度,其禁摩经验为其它城市提供了借鉴。
(1)注重前期调研,制定合理的禁摩方案
前期调研有助于了解各城市的摩托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真实全面地掌握有关摩托车构成及使用状况等情况,为摩托车禁行方案、置换补偿措施的制定、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摩托车配件http://www.xlgzj.com

(2)加强宣传,争取市民的理解与支持
宣传是禁摩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多层次、多渠道、高密度地宣传城市中心区禁止摩托车通行的必要性,引导市民特别是摩托车驾驶员合理地认识和看待城市中心区的禁摩政策。同时应广泛宣传城市禁摩的具体措施,使摩托车车主清楚禁摩的时间、范围、置换补偿办法等政策和要求。
(3)渐进推行,落实补偿措施,平稳过度
禁摩不可一蹴而就,应采取渐进式模式,逐步实施,总结经验,调节各方矛盾,给市民留出适应时间,并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尽量让车主获益最大,对摩托车报废或迁出市区进行补偿和奖励,对摩托车从业人员进行就业安排。
(4)完善配套设施,维护摩托车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面,增加公交运力,优化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接受摩托车交通的转移。
2.未来摩托车发展的适宜政策--地区差别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对于摩托车交通的政策与管理措施,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于特大城市宜采取果断措施,禁止摩托车在市中心区通行,并大力发展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把人们对摩托车的依赖转移到公共交通中来,以此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中小城市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摩托车出行有巨大的优势,但对摩托车采取限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中小城市应多管齐下,分阶段进行,首先通过加强管理,疏导摩托车交通,然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接受摩托车交通的转移,最后采取严格措施限制摩托车交通;对于小城镇及农村地区,考虑到发展公交的困难、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我国巨大的摩托车产业,对摩托车不宜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但应加强管理,保证交通安全。

维修配件http://www.xlgzj.com


当然,对于同一城市不同区域按其交通供求状况亦可采取差别化政策。广州市在城区禁摩,但番禺、花都外围地区却只采取了限制上牌政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般而言,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大,供需矛盾突出,应限制摩托车的使用和拥有,实行报废年限摩托车不得更新的措施;外围地区宜适度放宽摩托车等个体交通工具的使用限制,但仍需加以安全管理,实行摩托车牌照转换为小汽车牌照的相关政策,避免造成外围地区的摩托车泛滥;郊区应加快路网建设,适当鼓励个体交通工具的拥有和使用,推动城市空间的有序扩展。
四结论
摩托车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但是它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治安和交通带来许多不便。各城市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从大社会、大交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调整好各种个体交通工具在城市客运结构中的比例,充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