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前 中国政府决心要做的事,几乎没有一件不成功的。在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之前,业内人士就认为:全世界都没有做成的 电动车 ,在中国是一定能做成的。 家家 电动车 果然,自从确定纯 电动 和插电式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方向以来,从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全都爆出了正在做纯 电动车 的消息,而且据统计,宣布两年内量产的,已经十几家。而且,热度不止限于汽车公司,业内人士,普通民众知道的也不少(有一次在城铁上,人少,就打开笔记本,正在看 电动车 的新闻呢,边上一个乘客偏过头来,跟我谈了许多 电动车 的东西,有关电池,有关稀土,还有关无线充电的方式呢)。足以见得, 电动车 的命运,牵动的不止是汽车人的心,更是全国用车想用车人的心。 正是因为广泛引起关注,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开始在 电动车 上有所动作。太多的企业把 电动车 列入了自己近两年的战略规划。太多的企业都宣称:两年内可以量产。更有性急的企业,现在就已经有 电动车 推出。 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些企业是跟风。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企业肯定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外企调转马头 在中国已经成为最大汽车市场,而且眼见得以后会有更大发展的情况下,国际企业也只能跟着中国的风向标,加快 电动车 进程。比如:通用在破产重组的艰难时刻,也数次派出人马到中国举行沃蓝达的说明会,今年则将沃蓝达的全球首发放在中国举行,着力塑造 电动车 技术领先企业的形象。 电动车配件http://www.xlgzj.com 日产似乎更聪明一些。跟工信部结成战略联盟,随后,日产还与武汉市政府、广州市政府结成合作伙伴。两地政府对于争夺日产 电动车 国产项目,又弄得硝烟弥漫,但对于日产,却正中下怀,谁给的条件好,就去谁哪里。而且日产似乎对中国更有信心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跟苗圩合作多年的原因?在前些时郑州日产的新闻发布会上,戈恩公开表示,考虑将 电动车 技术转移至双方在中国的合资业务,这其中包括尖端的锂离子电池专业技术,也就是业界所说的“技术共享”;这不仅表明日产方面对中国 电动车 市场前景的看好,也顺应了中国政府前 电动车 核心技术管理的内涵。最重要的,这实在是为东风日产2011年启动聆风国内上市铺路,水到渠成是自然的了。 与此几乎同时,大众的UP,标致的BB1也都表示了近期在中国投产的信息。 此外,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厂商也纷纷制定了 电动车 战略,这些原本不想做 电动车 的车企也开始向着 电动车 进发,大众、奔驰分别与比亚迪有了结盟之举。 量产已经不是问题 中国的企业似乎更加得天独厚一些。先不必说比亚迪的F3DM以及巴菲特来华时在长沙上市的E6,在第1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力帆与奇瑞的三款 电动车 以及东风风神的混合动力车型上榜。而放眼看去,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国企,都是全力对待 电动车 ,都拿出最好的资源,丝毫不敢怠慢。 维修工具http://www.xlgzj.com 电动车 除了动力是用力之外,底盘系统与传统汽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电机、电池是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不过是要到特别的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而已。 如此看来, 电动车 量产并不是天大的难事,而那些技术,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一座拦路的大山。 最重要问题,无非是集中在使用上:一,续航里程;二,电池重量太大;三,充电时间太长;那么,续航里程多数都达到了120公里以上,日常上班足足够用;电池重量太大,也正在慢慢改进,不是致命的问题;充电时间太长,晚上到家再充,或者在充电站换用充满电的电池,也就是比加油多几分钟的时间。 技术共享、反馈改进是王道 大家纷纷议论的,其实倒是不问题的实质:试问一下,奔驰的第一辆车,会比现在的 电动车 更便利吗?当然没有。所以, 电动车 使用不是问题,边使用边反馈边改进就行了。 如此一看,日产的戈恩真是太聪明不过了:虽然说科学无国界,可是技术有国界。但如果是本身就在改进过程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什么不可以“共享”的?也正因为中国这个不远的将来的最大 电动车 市场,才可以更多地实践更多的反馈,从而更快地进步。 本文版权属网易汽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