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瓶的电压比以前小了,表现在从静止突然加速的时候已经没有那种猛往前冲的那种感觉了,充满电开了二十公里以后再打开了前面大灯的时候已经无法启动,得要关了大灯才能启动了,考虑电瓶是不是坏了,但还能开个四五十公里远。在百度上看了一些文章,说电瓶不是用坏的,是充电充坏的,要不然就是"失水"和"硫化",所以就在淘宝上淘得的一个(65元)金陵紫光*第五代电动车48V 8D负脉冲修复充电器/充电+修复+保养和(6元)金陵紫光*电池修复液免维护铅酸电池专用修复液电瓶活性剂30ml,昨天拿到手了,今天回到家把使用了七个多月才开了三千多公里的电动车的四个电瓶都拆了下来,搬上六楼(起码有三四十斤,重呀),拆开就可以看到电瓶口了,那个黑色的小帽是可以很轻松拿开的,把电瓶盖打开以后横过来也没发现有一滴酸水,真的是失水严重,难怪电压会低。如果不加水的话估计再开个三五个月充一次电能再开个十把二十公里已经算是不错了,和我的电动车电瓶一样的估计不是只有我一个,看到一篇文章,摘给大家分享一下: 蓄电瓶干涸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 网站首页版权所有:中国电瓶修复机网发布者:阮倩文章阅读:3410次 从阀控密封铅酸蓄电瓶中排出氢气、氧气、水蒸气、酸雾,都是蓄电瓶失水的方式和干涸的原因。由于干涸造成蓄电瓶失效是阀控密封铅酸蓄电瓶所特有的。电解液干涸是阀控密封铅酸蓄电瓶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使用过程中长期进行过充电,会导致使大量的水分被电解后产生气体,并从安全阀处散失。同时,由于蓄电瓶可壳体中存在微小空隙,蓄电瓶长时间处于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时也容易通过壳体损失水分。由于干涸失效使电解液中的水分损失过大,隔膜中的电解液浓度增大,充放电时的浓差极化较大,蓄电瓶的端电压在很短时间内就达到规定的数值。当蓄电瓶处于充电修复状态时,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活性物质硫酸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正极板上氧化成过氧化铅,在负极板上还原为铅,电解液中硫酸浓度增大。在充电后期开始有气泡产生,这是电解液中的水被电解的缘故。根据蓄电瓶的耗水性能可知,蓄电瓶在完全充电后施加(14.4±0.05)V(标称电压为12V的蓄电瓶)的充电电压,连续充电500h,其耗水量不超过6g/Ah。由蓄电瓶电解液的消耗特性可知,当电解液减少20%时,蓄电瓶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以7Ah的蓄电瓶为例,其电解液减少0.5L,电解液的密度为1.26~1.28g/cm(在20℃时)。如果其电解液减少20%(即126g水),则要过充电1500h。由此可知,蓄电瓶在正常充电的情况下根本不用考虑为其补充电解液。但是若不注意蓄电瓶中水的纯净度,混入了铁、铜、镍等金属离子,就会降低负极的析氢电位,从而加速电解液的减少速度。蓄电瓶的极板存在毛刺或蓄电瓶底部沉淀物等造成的极板短路以及极板的硫酸盐化等,都会使蓄电瓶中过早出现气泡,加速蓄电瓶的失水。造成蓄电瓶干涸失效的原因有:①在蓄电瓶充电后期端电压上升得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规定的数值。同时隔膜中的水分减少,使蓄电瓶的内阻增大,造成蓄电瓶在充垫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增加,引起蓄电瓶发热失水而干涸。②当蓄电瓶进入浮充状态时,如果浮充电压过高,就会引起电解液中的水分分解,产生气体并通过安全阀释放出去,造成蓄电瓶干涸失效。③如果充电环境温度过高,蓄电瓶自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无法及时扩散到空气中去,加速了电解液的损失。同时由于蓄电瓶壳体的致密度等原因,蓄电瓶长时间处于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时也容易通过壳体损失水分而干涸。④当充电器的输出电压高出其设计规定的电压值时,这一高电压会对蓄电瓶产生一个较大的充电电流。这时的电能几乎全部浪费在水的电解上。蓄电瓶在完成充电状态后,若用1A电流过充电1h,则会有0.336g的水被分解,同时放出0.418L氢气和0.209L氧气。如果过充电电流引起电解液沸腾,产生大量的酸雾,就会加速蓄电瓶失水而干涸。气体再化合的效率低,温度升高时从蓄电瓶壳体中渗出水,板栅的腐蚀会消耗水,因自放电而损失水的速度加快等,这些都会加速蓄电瓶干涸。因此,阀控密封铅酸蓄电瓶应避免长期在高温条件下使用。长期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或是用电瓶修复机对电瓶进行修复以延长蓄电瓶的寿命。 内容来自修理工之家www.xlgzj.com 有电动车的人看了这篇文章不知大家有什么感想,平时只要关注一下电动车的速度上的路程上就会发现电瓶有问题了,电瓶只要不是用到已经不行了,硫化严重的情况下,或者已经出现电瓶鼓胀之下,往电瓶里加点蒸馏水,然后再加点硫化修复液,再用一个好一点的充电器,我估计会跟新的差不多。呵呵,这也只是理论而已,等中午我把蒸馏水弄回来加进去,再把电瓶修复液倒进去再充一次电用一下就知道效果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责任编辑:admin) |